找到相关内容70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三武一宗”为什么要灭佛

    劝念贫穷、劝舍悭贪、劝人、劝益国民、劝獠为民、劝人和合、劝恩爱会、劝立市利、劝行敬奉、劝寺无军人、劝立无贪三藏、劝少立三藏、劝僧训僧、劝敬大乘戒。  卫元嵩着有《佛道二论》,论辩大小乘;又着有《齐...四十一万余人,得良田约数千顷。其僧尼令隶主客户,大秦穆护  二十余人并令还俗者。”他认为这是武宗“独英断,破逃亡之薮,皆列齐人;收膏壤之田,尽归王税。正群生之大惑,返六合之浇风。出前圣之谟,为后王之法。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1565567.html
  • 龙树的净土思想

    ,忏悔恶业罪,我亦如是忏悔,  不敢覆藏,后不复作。(同,四五下)   中国的善导尤其强调忏悔,这也是认为首先藉自我反省,觉察已罪,为净土教修行第一步的结果。  其次,说劝请:  十方一切佛, ...释,从第六问到第八问都在指示:何种人名为真菩萨。  首先,龙树说,为无上道而心者是菩萨。其中,无上道解作“一切诸法如实知见,通达无余,……大人所行” (同二O下—二一上),因此朝向智慧圆满的佛道,...

    袁淑真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765648.html
  • 论禅宗无相戒的源流

    rdquo;所要弘传的无上法门。   慧能的“无相戒”深深地体现了般若空观,其中主要表现在“无相忏悔”上。无相忏悔是不必在佛像前“忏悔&...方便门》 │1.各各胡跪合掌,当教令四弘誓 │   │《铃木大拙禅思想史研究》第三,岩│愿。 │   │波书店,东京,1987年版,第167— │2.次请十方诸佛为和尚等。 │  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665746.html
  • 喻禅与喻诗

    “兴”,除了受动于现实的“感兴”和作用于现实的“讽兴”之外,还有一种是心灵主体的省察、。在这种情况下,客观景物只作为映衬内心境界的媒介,它们如镜中影像一样反照出内心的明洁。这种新境界的创造正得自“... 以上宋人的看法,在侧重点上不完全相同。有的强调表达自然如“流出”,有的强调心怀饱满因而“流出”,但如此众多的人都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艺术创作,反映了强调心性的观念已在文坛上广泛流行。  金王若虚《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365828.html
  • 佛家修行方法

      3.受持五戒是尽形寿(即终身)受持,非一日一夜受持而已。  4.受戒后应该确实持守,并时常参加寺院的共修会或求受八关斋戒。  5.不慎破戒是可以忏悔的,忏悔后,即得清净;破见则如病入膏肓,无可...因果圆满,否则佛门虽大,不度无信之人。有了信心,而后发愿,由愿生行,所谓信愿行为净土三资粮,譬如离家远行,一要资财,二要粮食,缺此二事,则难到达。 信者:当笃信佛力,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四十八愿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966281.html
  • 漫说《坛经》——丝路佛教文化现象研究之五

    染,自然无须“拂尘看净”,只须直下心源,心性本有之真智,洞照内外,识自本心,体用如一,则行住坐卧,道法自然流通,即是般若三昧,亦名明心见性。  敦煌本《坛经》所载慧能传法偈中“心性原本清净”之义,...

    武守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0266380.html
  • 《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》校考

    。”佛教信众历来认为忏悔可以消除宿业,如《心地观经》卷一云:“若覆罪者,罪即增长。忏悔,罪即消除。”《业报差别经》亦谓:“若人造重罪,作已深自责,忏悔更不造,能拔根本罪。”因而佛教视忏悔为一种重要...4487,首题“忏悔灭罪金光明经传”,共二十九行,未抄完,迄“汝但能为所煞众生心造《金光明经》四卷则得”,字迹美观;  8.S.4984,首残,起“诉居道……”,存七十一行,无尾题,写经体,后接抄经文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066425.html
  • 法句经讲要

    学。三者有惭,谓于犯戒因缘,能求净。四者谛实,谓依法对治,于智者前,如实自陈,而得出离也。次有三颂,说身口意业,亦有要义,可资参考。   三止观义∶佛学通轨,三学次第相生,以增上戒学为依,递生增...品说闻之事。闻贵得要,不骛繁博,故先之以述千品。於此亦知辑法句之意,乃存佛说之枢要也。由闻而知区别善恶,故次之以恶行品,说明人之不能向善,非关性恶,但由无闻耳。其真实闻者,日常言行,一善之,莫不出自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466671.html
  •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

    所作福,若有形色者,恒沙数大千,亦不能容受。初忏悔行者,谓诸菩萨,敬事诸佛,宜先净意。於佛之行,力所不及,怀渐耻心。若已有过,於诸佛前,忏悔,如是始渐与佛相应。而此忏悔,有过不再犯,时时自省,...一切菩萨行矣(广戒,乃佛顺弟子随事别制者)。颂中不谄不幻二句,即自净其意罪恶句即诸恶莫作,覆藏众善而不自矜,乃真聚善奉行也。苟能如是,自然三业清净,植立戒本,而後可修诸学处,勿令缺减,此非托诸空言,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266680.html
  • 罗睺寺佛教史略

    照耀林薮,于时为盛。“比因边悴,议括旷土,故我圣境山林为土丘。所有开畲斩伐,神龙之窟宅。我等寺宇,十残八九,僧众乞丐.散之四方”,致使台山佛教又受到影响。幸有丞相张商英崇奉佛教,喜欢禅宗.极力维护...七年(791)至五台山大华严寺,住在善住阁院,专修禅观。他在此20余年.冬天至山采薪供众,夏天跣足游台.前后72遍,多次观赏了五座台顶的绮丽风光,还在中台顶人化福生寺。因感文殊显灵,心供僧千万余人。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1766798.html